市社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衡水市冀州区门庄供销社创新供销社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19-05-13  16:16:44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衡水市冀州区门庄乡供销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8月7日,是以帮农众志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成立的全衡水市乃至全省首家民选的、真正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社,此项创举被省市供销社总结为“门庄模式”予以推广。成立三年多来,该社坚持为农服务的基本宗旨,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变化,创新服务模式,积极致力于乡村振兴。

一、树立“引导与带动”新思维,提升基层社服务职能

作为新型基层社,如何有组织地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如何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这既是新形势下基层社的职责所在,也是深化供销社改革的重要课题。门庄供销社依托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成立,自身具备一定的现代化农业经营能力,与农民联系密切的优势,在搭建党委、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衔接大市场与小农户等方面上动脑筋、做文章,使基层社的作用得到明显发挥。

采取两社合一,将帮农众志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各个分社的660户入社社员,转为门庄乡供销社的社员。然后,结合帮农联合社所具有的经营服务项目与服务设施,跳出供销社传统的一买一卖的经营模式,建立了土地托管、统防统治、优质小麦玉米订单回收、农民培训四个业务板块。这四个板块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立足当地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发展实际,解决了农民面对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的种种不适应,因而受到农民的欢迎和肯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辐射周边3个乡镇29个自然村,带动一般农户1260余户。2018年实现经营收入1385.38万元,盈余返还548.52万元,剩余盈余返还219.41万元;入社社员比未入社农民亩均增收30%以上。供销社与广大的社员真正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极大地增强了社员组织上的归属感和经济上的密切联系,门庄供销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和带动者。

    二、创建“土地托管”新模式,满足农民差异化需求

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这是中发201511号文件给供销社提出的明确要求,“土地托管”作为四个业务板块之首,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面对单纯的工商资本大规模化流转土地带来的成本高、管理难、风险大等问题,不搞“一刀切”的大规模土地流转,而是循序渐进推进土地规模化托管,走出了一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为农服务之路。

一是全托:针对有劳动能力但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社员每年春季社员按照每亩预交800元的田间管理服务费,并与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将自己的土地全部托管给合作社经营。股东在不参与土地管理的情况下,即可全程享受播种、管理、打药、收割、还田、旋耕等环节农业作业。每亩可比农户之间经营降低投资费用135元左右,每年为托管服务的8260亩土地为农户节约支出成本110余万元。

二是半托:针对在家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社员可根据需要提供某一项或多项专业优惠服务,其费用低于市场价格5-10%。

三是土地入股:针对老弱病残家中无劳动力的社员,每1亩土地为1股,每户5股为最低限股,入股后社员不再参与土地的管理,而是由合作社统一投资、管理、收获、销售保证每亩土地不低于900元的收益,保底分红后的利润提取公积金、风险基金和管理费后,按照股份进行二次分配。

目前,以上三种方式共托管土地9326亩,全年为农民节约支出成本126余万元。

三、构筑社会化服务新体系,致力现代化农业发展

一是初具规模的农机化服务。目前门庄供销社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50台套,大型自走式旱田喷药机14台,植保无人飞机4台,电动喷雾器30台,机防队2支。原粮运输队1支、运输车辆10台,租赁原门家庄乡粮站2000吨小麦储存量的仓库一座配套设施。不仅完成了9326亩土地托管任务,还承担了12456亩的小麦一喷三防和玉米除草剂的统防统治工作,年作业量达到12万亩次,为农户降低人工、工时成本62万余元。

二是量增价优的订单回收项目。以土地托管为依托,们积极发展强筋优质小麦订单农业。通过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机化耕作、统一统防统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订单回收、统一市场销售服务等五统一服务,提高优质小麦的销售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18年合作社种植优质强筋麦(师栾02-1)12680亩,总产达6350余吨,以高出普通小麦0.12元的价格与社员现金结算,为农民增收160.68万元,平均每亩增收126.72元。

三是不断增强的农业科技推广实力。聘请省市农业专家来授课,讲授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增产技术,3年共来开班26次,接受培训的社员达5600人次。组建帮农微信群和帮农微信公众号,目前已有28个帮农微信群,入群社员达2200余人,主要为社员及时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农微信公众号定时更新农业技术、三农政策等,第一时间推送给广大社员。

四、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助力扶贫脱贫攻坚

按照上级社有关脱贫攻坚的部署,紧紧做好既有的强筋优质小麦特色产业,同时抓住区农牧局和乡政府关于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契机,通过合作社,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一是与22户贫困户签订产业扶贫协议书。通过农资供给、农机作业、技术培训、保底订单等四个方面对贫困户种植强筋优质小麦进行全程减免帮扶,2018年共为22名贫困户减免总额达7500余元,平均每名贫困户每亩减免成本达85元。

二是与8户贫困户签订了季节性临时用工协议。签约贫困户可在农忙季节到合作社从事除草、浇水、保安等身体力行的工作,日工资不低于50元。2018年根据实际需要共计雇佣贫困户4名,共计支出工资1200元。

三是带动贫困户社员12名,种植苦地丁、白芷、白术、紫苏等中药材。积极与安国市牛龙福中药材合作社进行对接,保证贫困户社员,种的好,管的好,有效益,能增收。目前各品种长势良好,尤其苦地丁目前市场价格非常不错,可以为贫困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